揭開秦始皇陵墓秘辛(上)

2018/06/27 11:38
記者|卓晴晴  圖|卓晴晴地區:台灣台北

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首位皇帝,他統一六國,問鼎中原,開創帝制,制傳國玉璽,對後世中國民族和世界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。這位千古一帝,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想一探究竟的傳奇人物。尤其是他的陵寢「始皇陵」,充滿了神奇色彩的地下「王國」,由於其形制及內部結構至今尚未完全清楚,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猜測與遐想。對其發燒程度,未曾停過。

作為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始皇,自然不能虧待了自己的後事,他為自己設計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陪葬墓穴。秦始皇陵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設計完整、規模龐大的帝王陵墓。

秦始皇陵(亦稱驪山陵),為中國最神秘誘人的千年古墓,傳說是女媧娘娘送給秦始皇的願望具現。始皇陵建於公元前246年陝西省驪山腳下,是秦始皇畢生宏大工程之一。《史記》記載,秦始皇嬴政自從登基為王開始,便已著手在驪山營造陵墓。統一天下後,即徵召天下罪犯為他營造帝陵,共動員了近七十萬人。

秦始皇陵的地宮上用「紋石」築頂,堵塞了地下的泉流,下面塗有「丹漆」,起到防潮的作用。1萬多平方米的水銀擬作河川、大海,以機械動力使之流動,川流不息的水銀圍繞之下,整座陵墓猶如大海中的一座孤島,仿如真實世界。陵墓奇珍異寶很多,其設計有如宮中一樣,表現出百官就位的模樣;銅做棺槨;珍珠寶石作天上星,空中月;絕品器皿及珍禽異獸等也從宮中移至墓室;以人魚油作長明燈燈油,祈願其永遠明亮不滅;裡面還設有可自動發射的弩弓機關與暗器以防盜墓。陵墓鑿穿三泉,高五十餘丈,周回五里,從渭水北岸的山嶽運取石料。從秦始皇即位到他去世,皇陵墓整整修了39年,可說是世界上最豪華的墓。

由於驪山一帶盛產黃金,南面的藍田以盛產美玉聞名,故此被秦始皇視為風水寶地,因而定此為自己的長眠之處。傳說該地是中華主龍脈之所在,建墓挖斷了龍脈的後果,才造成國家四分五裂,亡國滅種的原因之一。

規模如此龐大的建築以及內藏的無數珍寶,在華夏盜墓史上能夠獨善其身,完好保留是個奇蹟,除了亂世那些起義軍,歷朝歷代的統治者為何不動他?據推斷,由於秦始皇陵含有大量水銀,當水銀易揮發的特性存在墓室內時,彌漫的水銀蒸氣,不但可令入葬的屍體和隨葬品保持長久不腐,且水銀蒸氣具劇毒,大量吸入可導致死亡,因此地宮中的水銀可毒死盜墓者。

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記載秦二世為了防止工匠盜墓,貪取墓室財寶,所有參與修造墓室的工匠,不待他們出來,就封閉墓門,將其活埋陵墓中。據考證,秦陵西側確實也發現大量暴露在外的修墓人骸骨。

秦國人早已有宇宙觀?

當時的秦國其實並沒有祭拜墳墓的風俗,因為秦國人民相信,人死後靈魂是不滅仍永存在宇宙間的,所謂的死亡,只不過是從陽間邁入陰間生活而已,死人自然應當享受著活人的待遇,比如,為死者建好陰宅、並進行各種祭祀活動等。所以,並不將靈魂脫離後的遺體視為祭拜對象。對死者的祭拜是在「宗廟」內舉行,直到秦始皇將「寢」從宗廟脫離,改置在陵墓旁,世人才有在陵墓外祭拜的風俗。這也說明了為何秦始皇要修建這無與倫比的陵墓原由了。值得探討的是,既然當時風俗相信靈魂永存是在宇宙,為何死者還需住在活人建構的陰宅中呢?

至於秦始皇陵裡面遍布弓弩機關,也有兩派不同說法。以科學角度來說,因在古代製作弓弩最好的引發裝置就是牛筋或者是其他植物纖維,經過了兩千多年的時間,不可能不被氧化而失去了原有威力;另一派說法,則表示司馬遷對於不肯定的傳說,會在《史記》中予以說明或痛快省略,從不妄自推測,而對始皇墓的描畫如此清楚,證明他是看到了相對威望的可信資料。答案為何?只有等待未來掘決探尋。至於秦始皇陵現還沒挖掘,主因乃於墓室內的環境和密室外環境差距很大,陵墓內的文物若不加保護,在接觸空氣的那一刻,可能就「灰飛煙滅」,目前技術非開掘秦始皇陵最好的時機。

資料來源:K5 NEWS

MIT產業新聞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