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值得尊敬的創作大師,療癒靈魂的Lino Tagliapietra

2018/06/15 18:21
記者|莊睿庭  圖|琉璃工房地區:台灣台北

琉璃工房創辦人張毅和楊惠姍在琉璃工房創立屆滿三十年之際,特別策劃了一場「再也不會有的Lino Tagliapietra」玻璃藝術特展,作為創立三十年的禮物,更將世界頂尖的玻璃藝術,呈現在國人眼前。這是一場千載難逢的文化、藝術、生命饗宴。

被譽為「玻璃藝術之神」的利諾.塔亞彼耶得拉(Lino Tagliapietra),今年八十四歲,從十歲開始立志投身玻璃藝術領域,至今已經七十三年。他在玻璃藝術的貢獻和成就,無人能及,因為他一輩子只做一件事,是一個工藝靈魂的最高指標。他將玻璃視為生命,他的一生就是玻璃。

玻璃吹製藝術既複雜又神奇,是努力、熱情、技巧的綜合展現,加上不斷創新的技術和工具,更重要的是突破舊有傳統的限制,才能呈現出多樣、豐富而不可思議的千萬變化。尤其Lino對色彩獨有的敏銳、創意和靈感,才能準確的執行創作概念,在烈焰中淬煉出完美的結晶。

Lino大師的作品被各國爭相邀約展覽,足跡遍及世界各地。他的作品有一極大特色,即是將他對不同城市的風貌印象,化作繽紛的色彩及跳躍的線條,呈現在創作當中。以下讓我們一同走進Lino大師的玻璃藝術世界,欣賞他七十多年的苦修創意,及蘊含智慧美學的極致工藝。

《奧斯圖尼/ 2008》

奧斯圖尼是義大利的城市。Lino打破傳統的限制,製作時先做一個像是湯匙的原型,再做另外一個湯匙,然後把兩個湯匙的一邊合起來後,利用仍有的縫隙,再把玻璃棒和嵌絲玻璃,放進去之後,再去吹它,這個技法其實是之前從來沒有嘗試過的,最後稱之為「湯匙技法」。

除了色彩紋路之外,細看上頭的刻紋是另外一個方向,而且刻痕的方向、寬度、幅度,線條的走向都不一樣 ,因此產生了交叉層疊的奇妙幻覺。每一個轉折和所呈現的律動感,真是令人嘆為觀止。

《肯亞/ 2011》

(

這個作品大概花了近10天,要先做外層,有點像先拉一條蛇,環繞成一個外層的型,然後做內層的色彩的構圖和變化,再去做吹製的加工,這個技法跟《奧斯圖尼》的做法是雷同的。

《康達里尼/ 2016》

康達里尼是威尼斯的一座宮殿名稱,這個宮殿戶外有一個大階梯,所以Lino用內外層去呈現表達戶外階梯和室內的關係,用的是一種叫做mulino的方法。威尼斯有一種類似像拼盤的做法,先把它做成不同的玻璃棒切片以後,組合成一個拼盤,然後再用這個拼盤去做一個牽引的動作,把它拉成一個立體狀,內外層交織出斑斕炫麗的色彩和層次,讓人目眩神迷。

《珠寶/ 2016》

大約是在西元1500年左右,在威尼斯發現了一種叫做砂金石的石頭,是中世紀時熱中投入的一種煉金術,在煉金的過程當中,把石頭變成黃金。

這個作品是將藍寶石色、紅寶石色、金色的玻璃棒,在吹製的時候拉出玻璃紋,同時在加工的過程當中,在裡面放入了銅粉,所以就會看見這種金光閃閃的效果,神似砂金石,以顯現出如皇族般高雅及尊貴的氣韻。

《非洲/ 2013》

先用拼盤的方式,然後用牽引再用吹製。在吹製的過程當中,要如何讓原來拼盤裡的花紋,拉出這些弧形的線條,再加工像豹紋的點狀在上面,最後呈現如寶石般神秘的光的感覺,這些都需要事先設計構思的,也正是作品帶有神祕感的魅力所在。

《塔斯馬尼亞/2012》

塔斯馬尼亞是一座呈心型的島,為澳洲自然生態保護得最完善的地方。號稱「天然之省」,亦被譽為「蘋果之島」,亦有「澳洲版的紐西蘭」之稱,以秀麗風光和樸素人文為特色。

這件作品是在澳洲完成的,看似色彩單純,但製作工序卻非常繁複。一開始這個玻璃泡是非常小且透明清澈的,從最小的玻璃泡開始,再準備一個嵌絲玻璃球,去做一個型式的操控,然後把這個球狀的嵌絲玻璃做壓縮,再拉扯開來,就會形成上面這一段藍色、雙層的樣子。下面這段再用另外一種顏色的嵌絲玻璃,然後把它做擠壓,同時再塑型,過程非常的複雜,也要非常謹慎。最後再用透明玻璃紗,先包覆上面這一層的藍色玻璃,然後再逐層包覆第二層、第三層,讓他形成有一點漂浮的諾亞方舟的感覺,這個工序是非常繁複而且需要很長的製作時間。

《巽他族/1998》

給這個作品取名巽他族,因為覺得這個名字有詩意的感覺,就如同Lino對土地的想像跟感受。這個作品的難度在於裡面玻璃棒做成黑色的紋路,另外再用另一個玻璃棒做成突出的外層,然後在外面的玻璃放上一節一節的黑點,要做到這個程度是很難的。

《天使之淚/2015》

這是Lino大師很滿意的作品。中間彩色圓形環繞及螺旋形的線條,呈現一個完美的旋渦,再向上延伸瓶頸和瓶口的作法,是非常高難度的。這也是陸續幾年天使系列技法的突破。Lino大師認為,有時候「限制」,其實是在我們自己的心裡,但如果你打開一扇窗,就會發現另外不同的可能。因此「限制」是不存在的,重要的是在不斷做的過程中「求新求變」,重新發揮所有可能的想像力,常會創造出連自己都意外驚喜的新作品來。

《大阪/2012》

 

每一個玻璃作品在構成的過程,需要運用非常熟練的技巧,也就是要運用「共融性」,將各種色彩巧妙的搭配在一起。當玻璃色彩的膨脹係數不同,很有可能會從那個色彩裂開來,增加製作時的困難。所以大師可以讓這麼多豐富的顏色融合在一起,是非常迷人且難以了解的。

《恐龍/2012》

大幅度地使用牽引方式,於吹製玻璃中拉曳出修長水流形的瓶口,顛覆傳統玻璃平穩的造型,窄小的底座挑戰作品平衡的重心,不可思議的極危險外形,更凸顯出製作的高難度。也唯有大師爐火純青的技術和創意,才能成就如此優美的線條和彷彿韻律般豐富炫麗的色彩。

《奮進/1998》

這是一個組合型的作品,可以看成是在空中翱翔的鳥,也可以是飛翔的威尼斯鳳尾船,努力的探索世界,向未知的未來前進,這是件鼓舞人心不斷向前,具有生命力的作品。

Lino的每件作品,背後代表的是千年人類玻璃歷史,他是這個世代玻璃藝術史的傳奇,代表著威尼斯吹製技巧的第一人。而他的一生,是藝術家工藝倫理的最佳典範。

 

資料來源:K5 NEWS

 

MIT產業新聞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