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笑的力量-「小丑醫生」帶給世界的禮物

2018/06/15 18:08
記者|林翠玲  圖|紅鼻子關懷小丑協會授權與黃冠螢提供地區:台灣台北

您知道不讀醫學院也可以當醫生?很多人小時候都有想當醫生的夢想,目前在我們身邊有一群不開藥、不打針,卻能讓醫院充滿笑容的另類醫生「紅鼻子醫生」(也稱為小丑醫生),我們希望透過彙整的系列活動報導,讓大家來認識了解他們在各角落的努力與奉獻,並且給予更多支持。

已有近三十年歷史,源自於法國微笑醫生協會的「小丑醫生計畫」,由現任沙丁龐客劇團團長,在法國學習整套小丑醫生課程,並成為第一位亞洲畢業生的馬照琪引進台灣。從2015年7月進入台大兒童醫院開始,二年來已培訓16位小丑醫生,累積超過782場演出、28,113服務人次,合作醫院包括:台大兒童醫院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和台北、台中、高雄榮民總醫院等。「紅鼻子關懷小丑協會」致力培訓推動小丑醫生進入全台醫院,讓生病的孩子、陪伴的家屬及壓力繁重的醫護團隊,藉由每一次專屬的互動演出,得到撫慰並找到面對病痛的力量。

小丑醫生的起源

「小丑醫生」(Clown Doctors)是由紐約的『大蘋果馬戲團』(Big Apple Circus)創辦人之一Michael Christensen提出。1986由他所建立的『大蘋果小丑醫生團隊』(Big Apple Circus Clown Care Unit),全球首度將專業小丑帶入兒童醫療體系,這個運動影響世界各地,在法國、瑞士、比利時、荷蘭等歐洲國家和紐西蘭、澳洲,甚至是南非、巴西,都有類似的小丑醫生組織。

十項全能的小丑醫生

每一個人進入醫院,心情都會有些忐忑不安,特別是對重症的孩子來說,緊張恐懼的情緒更不在話下。但孩子並不是「S號」的大人,身體狀況、心靈需求和醫療照護也不同於大人,因此小丑醫生每周固定的長期陪伴,用十八般武藝的表演,協助醫療的進行,為病童加油打氣,更顯得重要。創辦人馬照琪說明:「雖然進入病房,但小丑醫生並不會妨礙醫生巡房和問診的時刻。」這也是通過甄試具有專業表演經驗的「實習小丑醫生」,仍需接受密集特殊訓練的原因。

因應不同孩子的狀況,小丑醫生在正式演出前,必須接受三個階段的密集專業訓練包含:表演藝術、特殊教育、兒童與青少年心理學、醫療知識等。第一階段是藝術表演訓練,包括小丑、默劇、魔術、歌唱等。在院內的即興表演,是依據當下情境的不同,為每個孩子量身打造,雖然考驗功力,但也讓家長小孩更能打開心房。第二階段是醫院知識課程,包括重症病童常見癥狀、醫院分工、從0 歲~18 歲不同年齡孩子的心智發展,還有小丑醫生自己遇到挫折時的心理建設等。另外也安排心理諮商師指導離開病房後的情緒抽離、或是有一天面臨孩子病逝後的心情調適。第三階段則進入現場實習,每次小丑醫生進入病房前,都會先到護理站了解每個小朋友的狀況。例如小朋友剛剛打完麻藥,視線會模糊、精神較昏沉,小丑醫生就會選擇輕柔不刺激喧鬧的音樂來表演。

碰一鼻子灰的小丑醫生

穿梭迴廊、病房的身影,悠揚烏克麗麗的琴聲和歌聲,小丑醫生幫孩子們打造了美麗世界。在這個世界孩子全神投入的當下,病痛彷彿消失,免疫力、創造力等也會被激發並產生信心,可以更勇敢面對各項治療。但是,小丑醫生服務的年齡層非常廣,馬照琪說,面對18 歲和小小孩的策略會完全不同,吃閉門羹也是常有的事。「沒關係,但我不是小朋友了,謝謝。」、「你們很煩欸,到底什麼時候會走啦。」是青少年禮貌疏離和不耐煩的回應。但其實這些大孩子也很好奇小丑醫生「端得出什麼樣厲害的〝菜〞」,只要耐心嘗試,也會漸漸建立彼此的信任和關係。

快樂是最佳良藥

台大兒童醫院吳美環院長對小丑醫生表達感謝並說,快樂可以增強身體的免疫系統。進駐病房透過各種音樂、戲劇等表演,刺激想像力並且得以表達自我和宣洩情緒,舒緩緊張氣氛,讓小朋友能夠忘卻病痛的不適、更快康復,這就是我們需要小丑醫生的原因,也希望能持續為醫院帶來喜悅與歡樂。

勇闖意大利的紅鼻子女孩

 

(本照片由黃冠提供)

「如果今天的給予,能成為任何一個人在苦難當中的一絲歡樂希望,那我願意為這個世界付出更多!」這是紅鼻子女孩黃冠螢所說的話。2014年6月,愛上志工20歲的她,不顧父母反對隻身前往義大利接受小丑師資培訓。回國後,帶著烏克麗麗、花襯衫和紅鼻子,巡迴了各醫院、安養院等需要愛的地方,用擁抱、笑容散播溫暖和喜樂。

時時笑容滿盈的她謙虛的說,其實在整個過程中自己才是受惠最多的人。在義大利時,以初學的「小丑」表演給身受癌病所苦的小女孩看,事後女孩用插滿管子的小手畫了一幅小丑畫送給她,當下雖然語言不通,黃冠螢卻更能體悟分享的珍貴,也感動於小丑表演的強大魅力。

她說做什麼事不是重點,是要多花時間去了解自己的特質與能力、問自己想要的是什麼。她也體悟到要當一名成功的小丑,關鍵在於敞開心胸,「讓自己內心深處感到快樂,才能帶給別人真正的快樂!」。紅鼻子女孩冠螢,希望透過分享,創造更多與他人溝通與接觸的機會,實踐「人間天使」的價值。

資料來源:k5 news

MIT產業新聞網